7月23日,东京将迎来一场可能改变全球太空格局的重要会晤。欧盟两位"掌门人"冯德莱恩和科斯塔,将与日本首相石破茂会谈。
(7月23日,日本与欧盟将达成一项人造卫星网络的协议)
1、日欧联手搞"太空朋友圈",甩开美国单干了?
据报道,日欧此次会晤不是谈贸易也不是聊外交,而是要签署一份足以让马斯克睡不着的合作协议——共建独立卫星网络!
这事儿说来有趣。想象一下,现在全球的"太空WIFI"基本被马斯克的SpaceX垄断。但日欧这次是铁了心要自己搞个"鸿蒙系统",不仅要在太空领域"去美国化",还要在数据共享、技术标准这些关键领域另起炉灶。
更耐人寻味的是,这次合作选的时间点很微妙。就在上个月,马斯克还威胁要切断乌克兰的星链服务,这记警钟可把日欧给敲醒了——原来把国家安全系在别人裤腰带上这么不靠谱!难怪他们要急着抱团取暖。
(马斯克对乌克兰的威胁,让外界对SpaceX失去信任)
2、日欧的太空野心,能追上中美吗?
日欧这次合作的"卫星星座"计划,说白了就是玩"蚂蚁搬家"战术——用一堆小型卫星代替传统的大型卫星,实现更密集、更灵活的全球覆盖。
这玩意儿就像在太空撒一把"智能芝麻",虽然单颗卫星不如"大西瓜"(传统大型卫星)功能强,但胜在数量多、更新快,能24小时无死角盯着地球。
但马斯克已经放话要往天上扔4万颗卫星,星链(Starlink)现在都快成太空"钉子户"了。其次是中国,虽然官方没公布具体数字,但"鸿雁""虹云"等星座计划早已启动,去年还一口气打了"一箭41星",摆明了要抢赛道。
(SpaceX计划部署超4万颗卫星,中国也在积极推进)
欧盟目标说的是290颗,相当于SpaceX的零头,日本喊出"2030年前搞5个以上卫星系统",但具体规模还是个谜。
不过,日欧倒也不是完全没机会——"小而精"可能是条出路。比如日本在卫星mini化技术上独步全球,欧盟的伽利略导航系统也证明他们能搞出高精度玩意儿。但想靠这点家底和中美"太空霸权"正面刚?难!
3、"去美国化"背后:日欧的太空焦虑
从实际情况来看,日欧的觉醒似乎来得有点晚,为什么这么说呢?
日本自卫队的通信系统至今还在租用美国卫星带宽,每次演习都要看人脸色,还有欧盟去年想用星链监测地中海移民船,数据却要先绕道美国服务器,并且在俄乌冲突期间,欧洲国家突然发现:连难民营的网络都要靠马斯克点头。
(日本政府已增加对太空领域的投资,与欧盟的合作在不断深化)
更刺激的是,美国商务部最近把"卫星星座"技术列入出口管制清单,明摆着告诉盟友:"想用?得加钱。"
但砸钱就能解决问题吗?
日本倒是真豁出去了,防卫预算里藏着2832亿日元的"太空作战"专项(够买28架F-35战机!),三菱重工偷偷测试的"太空清洁卫星",实际就是反卫星武器雏形,软银等财团疯狂注资太空初创企业,连寿司店都在搞"卫星送餐概念股"
欧盟却还在犯老毛病——德国要环保、法国要主权、波兰嫌贵,290颗卫星的预算讨论了三年还没批下来。这场面就像装修队开工前,业主们先为瓷砖颜色吵了半年架。
旗开网配资-全国配资网-a股配资平台-炒股股票配资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