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只有两个“双内陆国”,一个是列支敦士登,另一个则是乌兹别克斯坦。那么,什么叫“双内陆国”呢?简单来说,就是国家本身是内陆国,而其周围的邻国也同样没有出海口,全部是内陆国家。这种地理格局在全球范围内极为罕见。列支敦士登虽然是双内陆国,但它的面积只有160平方公里,人口不到4万人,周围被瑞士和奥地利这两个内陆国家环绕,这样的地理位置还算能理解。
然而,乌兹别克斯坦的情况则完全不同。它的面积达到44.89万平方公里,人口约3680万,居然也是一个双内陆国,这实在是非常特别。乌兹别克斯坦周围的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和阿富汗,这五个国家,全都没有出海口,都是地地道道的内陆国。
在海上贸易盛行的时代,一个没有海岸线的内陆国家在全球化的商业格局中无疑处于不利地位。如今,海上运输已经成为了全球贸易的主流方式。如果没有出海口,尽管可以依赖铁路和航空运输,但这些方式的成本远远高于海运。所以,海运的便捷性和成本优势,使得内陆国家在进行对外贸易时,面临巨大挑战。
展开剩余78%作为一个双内陆国,乌兹别克斯坦的处境更加艰难。为了进行国际贸易,它不仅要依赖周围国家的帮助,还必须通过这些国家的港口才能实现出海。更让人头痛的是,乌兹别克斯坦的周边国家,虽然和它有共同的历史背景(都曾是前苏联的成员),但他们的经济状况并不乐观,哪有余力来帮助它呢?
因此,乌兹别克斯坦的经济状况也一直比较糟糕。其GDP总量大约只有800亿美元,人均GDP仅为2250美元。这与中国的一些城市相比,差距明显。例如,乌兹别克斯坦的大学教授月薪大约在200美元左右,这样的工资水平足以让人感受到它经济的困境。该国的主要经济产业是农业,特别是在中亚的锡尔河和阿姆河流域,农业资源丰富,棉花是主要的出口产品。
由于农业的高度发展,乌兹别克斯坦几乎能够自给自足,粮食生产并不成问题,这也是该国没有实施生育限制的原因之一。正因为如此,乌兹别克斯坦成为了中亚五国中人口最多的国家,拥有3680万的人口。相比之下,虽然哈萨克斯坦的土地面积是乌兹别克斯坦的六倍,但人口只有不到2000万。
在乌兹别克斯坦这个多民族国家中,乌兹别克人占据了80%左右的比例,俄罗斯族人约占5.5%,而其中还包括了25万左右的朝鲜族人,占全国人口的0.6%。朝鲜人怎么会出现在中亚呢?这背后有着一段历史渊源。事实上,朝鲜族人并非自愿迁移到中亚,而是历史的偶然因素。
事情的源头要追溯到沙俄时期。1860年,沙俄通过《中俄北京条约》,从清朝手中抢夺了大量土地,面积超过100万平方公里。为了管理这些新获得的领土,沙俄需要大量的俄族人移民至东方。然而,虽然沙俄出台了吸引移民的政策,如每户发放土地、免税20年等,但效果不佳。于是,沙俄开始迁徙大量囚犯,其中包括许多中国人和朝鲜人,作为劳动力来开发远东地区。
在这过程中,朝鲜族人在远东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他们既没有土地,也没有相应的待遇,工资也远低于俄族人。随着苏俄革命的爆发,外东北的朝鲜族人开始积极支持苏俄,反抗沙俄。苏联建立后,朝鲜族人的境遇稍有改善。但随着1931年日本占领东北,局势发生变化,苏联在1937年决定将外东北的17万朝鲜人迁移至中亚,这成为了朝鲜族人在中亚定居的开始。
这些迁徙至中亚的朝鲜人,大部分最终定居在了乌兹别克斯坦,这也就是今天朝鲜族人群体在该国的形成过程。苏联的这一战略意图,除了移民本身,还为了彻底掌控远东地区。而乌兹别克斯坦的经济在苏联时期依赖于苏联的补贴,虽然没有出海口,但矿产资源、黄金和天然气的储量让它保持了基本的经济活力。
然而,随着苏联的解体,乌兹别克斯坦的经济形势变得更加严峻。虽然它依然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例如铀矿,但整体经济水平依然有限。前不久,俄罗斯高层曾访问乌兹别克斯坦,签署了一些重要协议,强调乌兹别克斯坦丰富的铀矿资源。而作为一个棉花大国,乌兹别克斯坦每年生产的棉花数量位居世界第六,也因此成为了俄罗斯重要的贸易伙伴。
尽管乌兹别克斯坦的经济状况相对不佳,它依然在外交上积极寻求多样化的合作伙伴。与俄罗斯的关系较好,但它与中国、美国和韩国的关系同样不错,尤其是中国,它是乌兹别克斯坦棉花的最大收购国,双方的贸易往来密切。与美国的合作也不小,乌兹别克斯坦曾在伊拉克战争中提供军事支持,甚至开放了领空。与韩国的关系,更多得益于国内的朝鲜族人群体,这成为了两国关系的重要纽带。
在这个双内陆国家,乌兹别克斯坦试图做到左右逢源,努力平衡与各国的关系。它在与俄罗斯主导的集安组织中的参与,也展现了其外交的灵活性。乌兹别克斯坦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国家,不想将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而是在与各大经济体和国家的合作中寻求多元化的利益和发展机会。
发布于:天津市旗开网配资-全国配资网-a股配资平台-炒股股票配资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